【二十四节气中医药科普】惊蛰到春雷响万物长,中医养生秘诀全在这里!
春雷响 万物生
惊蛰,作为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,通常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,标志着气温的快速回暖,春雷乍动,万物生机盎然,万物复苏,与人体内的生理机能变化相呼应,此时,人体内的肝阳之气渐升,阴血相对不足,对于小孩而言,这种自然界的变化能够激发他们的生命力,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。中医认为此时人体阳气升发,肝气旺盛,养生需顺应自然,注重疏肝健脾、调和阴阳。以下是惊蛰时节的中医养生建议:
一、饮食调养:滋阴润燥,少酸多甘
1.养肝健脾
少酸增甘:春季肝气易亢,酸味收敛不利肝气疏泄,宜多吃甘味食物以养脾,如山药、大枣、南瓜、小米、红薯等。
清淡为主:避免辛辣、油腻食物(如辣椒、油炸食品),以免加重肝火。
2.润燥防春温
惊蛰后风燥渐增,可食用梨、蜂蜜、百合、银耳、莲藕等滋阴润燥。
推荐食疗方:冰糖炖梨(清热润肺)、芹菜炒百合(平肝安神)。
3.祛湿排毒
湿气渐升,可适当吃薏米、赤小豆、茯苓等利湿食材,搭配陈皮煮水代茶饮。
二、起居养生:早睡早起,防风保暖
1.顺应阳气升发
早睡早起(建议22:30前入睡,6:00-7:00起床),避免熬夜耗伤肝阴。
白天适当晒太阳,促进阳气生发。
2.春捂防寒
惊蛰时气温波动大,需“捂”好颈、背、足部,避免风寒侵袭引发感冒、关节痛。
穿衣遵循“下厚上薄”,重点保护下肢。
三、情志调摄:疏肝解郁
1.保持情绪平和
肝主情志,春季易烦躁、抑郁,可多听舒缓音乐、练习静坐或八段锦。
晨起梳头100次,疏通头部经络,缓解压力
2.户外踏青
多接触自然,散步、放风筝等轻度活动,帮助疏泄肝气,调畅情志。
四、运动养生:适度舒展
1.柔和运动为主
推荐太极拳、五禽戏、慢跑等,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耗气。
拉伸肝经:晨起压腿、侧身伸展,疏通肝胆经(大腿内侧至胁肋)。
2.按摩穴位
太冲穴(足背第1、2跖骨间):按揉3分钟,清肝火、解郁。
足三里(膝盖下3寸):增强脾胃功能,提升免疫力。
五、防病要点:避“春瘟”
1.预防流行病
惊蛰后细菌、病毒活跃,注意通风换气,可用艾叶、苍术熏屋祛秽。
易过敏者减少花粉接触,外出戴口罩。
2.增强体质
每日敲打胆经(大腿外侧),助气血运行。
饮用菊花枸杞茶(清肝明目)或玫瑰佛手茶(疏肝理气)。
六、艾灸保健
关元穴(脐下3寸):温补元气,增强抵抗力。
大椎穴(颈后隆起骨下):驱散寒邪,预防感冒。
上一篇:中药煎煮专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