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二十四节气中医药科普】清明时节话养生
来源: 娄底市中医医院
作者:老市委门诊 闵慧
发布时间:2025-04-03
字体:
[大]
[中]
[ 小]
浏览量:
清明,既是节气又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。清明在春分之后15日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。
春季——肝主令,而清明时节又有扫墓祭祖的传统,容易产生伤感情绪,造成肝气郁结,表现为胸闷、两肋胀痛、不想说话、口苦咽干、不思饮食等。所以,清明节气的养生重点是,疏肝解郁,祛湿护阳。
一、节气养生:穴位按摩,艾灸祛湿
清明时节人体阳气升发,可通过穴位按摩和艾灸来养生保健。按摩太冲穴能疏肝理气,位置在足背侧,第一、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,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揉3 - 5分钟,以有酸胀感为宜。
艾灸关元穴、足三里等穴位可健脾祛湿,关元穴位于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下3寸;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,犊鼻下3寸。艾灸时注意温度,避免烫伤。
二、运动养生:踏青散步,舒缓身心
气温回升,万物复苏,正是运动的好时机。可以选择踏青散步,既能呼吸新鲜空气,又能活动身体,促进气血流通。建议每天散步30 - 60分钟,速度适中,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放风筝、打太极拳等运动,以微微出汗为宜,避免过度劳累。
三、饮食起居养生:少酸宜甘,柔肝养脾
多吃“柔肝养脾”食物,如荠菜、菠菜、山药、红枣等。荠菜能利水消肿、平肝明目;菠菜滋阴平肝、助消化;山药健脾益胃;红枣补中益气。
春捂秋冻,早晚温差大,护好脖颈、腰腹,避免受寒。
情志方面: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情绪波动
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,人们难免睹物思人,导致情绪激动、血压升高,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。要注意调养情志,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情绪大幅度波动。